漫畫家筆下的“薛定諤的貓”,貓真的會處于“既是活的,又是死的”狀態嗎?
量子論被公認為是科學史上最成功的、被實驗結果符合最好的理論,但另一方面,它卻和人類日常生活的經驗如此格格不入。
如今,很多實驗物理學家還在驗證這一理論在80年前所做的基本假設。物理學家們依然還在為這個理論頭疼不已。著名物理學家費曼就曾說:“我敢肯定,現在沒有一個人能夠懂得量子力學。”盡管已經走過百年歷史,它還有無數的謎尚待解開。
微觀與宏觀,水火不兼容
物理學家常常會說“傳統物理學認為如何如何,量子物理學則認為如何如何”或者“客觀現實中如何如何,但量子世界裏卻如何如何”這樣的“鬼話”。量子物理學家告訴我們,物質在被測量之前是不確定的。“不確定性”是量子世界的基本法則。“觀測”是在不確定的量子世界和確定的現實之間轉化的關鍵。那麼,神秘的量子世界和日常的現實世界到底能否兼容呢?在經典極限情況下,通過合理的近似,量子理論可以自動過渡到經典世界的物理理論。但如何描述這兩個世界的交界面,成了量子論過不去的一個坎。直到現在,理論物理學家仍然未能將兩者恰當地聯係起來。
“哥本哈根學派”認為,物質在被觀測之前,是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疊加態的。為了反駁這種觀點,證實量子力學在宏觀層面是不完整的,德國物理學家薛定諤設計出物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動物:薛定諤的貓。
這是一個思想實驗:不透明的箱子裏裝著一只貓,箱子中另外還有一個原子衰變裝置,原子會隨機發生衰變,一旦衰變發生,就會激發一係列連鎖反應,最終打破箱子裏的毒氣罐而毒死貓,反之貓則活。在打開箱子觀測那一瞬間之前,原子的衰變和貓的死活都處于一種疊加態,只有當打開箱子的一剎那,貓的死活才確定下來。所以,在打開箱子之前,貓既是死的,又是活的。問題是,現實中的貓怎麼可能是“既死又活”的呢?我們的常識中,貓要麼是死的,要麼是活的。量子論無法解釋現實世界,這成了量子論無數個困惑之謎中最神秘的一點。
“薛定諤的貓”出現之後,物理和哲學界就客觀世界和人的意識的決定因素產生了一場大討論:如果人的觀測能決定貓的生死,那是否人的意識也會決定客觀世界的走向呢?
同一個世界,很多個宇宙?
“雖然我支持在無數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個Sheldon的‘平行宇宙理論’,我還是像你保證,沒有任何一個宇宙中的我會和你跳舞。”《生活大爆炸》中,“宅男”Sheldon這麼回復美女Penny的邀舞請求。
為了解決與現實世界兼容的問題,無數物理學家嘗試了各種理論,最著名的恐怕就是上世紀50年代興起的“平行宇宙”(多世界理論)。
支持這個理論的科學家認為,“薛定諤的貓”實驗中,箱子在被打開觀測之前,與其說貓處于一種既死又活的狀態,不如說這只貓同時處于不同的“宇宙”中。有的“宇宙”中貓是活的,有的“宇宙”中貓是死的。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?但這個理論的確成功避開了很多問題,將微觀和宏觀世界聯係在了一起。
然而,即使到現在,這個理論依然如此前衛,令人無法理解。最近20年間,它才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,並成為量子力學的熱門理論。霍金甚至將這一理論用到解釋時空旅行中:因為平行宇宙的存在,時間線產生了分叉,出現了多重“歷史”,人們因此可能可以進行時空旅行。這一解釋也解決了此前人們在時空旅行中關于“殺死過去的我”的悖論。
現在,“多世界理論”演化出的“時空穿梭”已經成為很多科幻作品中的主題。但這個理論完全是嚴格遵循數學方程演化得來的結果,其前提認為所有“宇宙”都包容在同一個“時空”中,而這個“時空”是多維度的,霍金所提出的進行“時空旅行”的“蟲洞”目前只存在于理論層面,還沒有任何物理證據證明其真實存在。
量子糾纏,挑戰光速
“量子糾纏”現象是說,一個粒子衰變成兩個粒子,朝相反的兩個方向飛去,同時會發生向左或向右的自旋。如果其中一個粒子發生“左旋”,則另一個必定發生“右旋”。兩者保持總體守恒。也就是說,兩個處于“糾纏態”的粒子,無論相隔多遠,同時測量時都會“感知”對方的狀態。那麼,這兩個粒子如何實現瞬間的溝通,這種感知是否是超光速的,這是否違背了相對論呢?
在量子力學中,微觀物質很可能的確展現出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識相悖的情況。“在物理世界中,某些定義的速度是可以超越真空光速的,但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一個可以讓人信服的實驗結果支持‘物理信號可以超越真空光速’這一論斷。”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周正威強調。
在現實世界中,不可能在人和石頭之間建立某種感應,不經接觸就令石頭發生改變。但瞬間感應可能發生在量子世界中。愛因斯坦不滿地將“量子糾纏”稱為“遙遠的鬼魅行為”。
20世紀下半葉至今的各類實驗中,不斷有人證實各種超光速現象的出現。1982年,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家證實,亞原子粒子在向相反方向發射後,在運動時依然可以彼此互通信息。2008年,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再次進行類似實驗。這次,兩個相互感應的粒子距離超過17千米。奧地利科學家蔡林格(Anton Zeilinger)甚至在兩個相距144千米的島嶼之間觀測到光子的量子糾纏現象。
盡管如此,依然沒人能讓物理信號超越光速。
量子論不是“絕對真理”
量子論是20世紀出現的最成功的理論,它和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,但這兩個基石之間卻互不包容,又都不完整。相對論很好地解釋了時空扭曲等問題,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;量子論的各種假設雖然不斷被實驗所證實,它或許也能幫助人類理解宇宙為何憑空而生,但卻始終沒法解釋量子世界和宏觀世界的交界面上所發生的一切。
為了將量子論和相對論結合起來,理論界出現了如“量子引力”、“超弦”等更加復雜難懂的理論。可以肯定,如果將來出現一個能替代量子論的理論,它必定能首先解釋,為什麼現有的各種實驗能夠如此符合量子理論。
費曼曾說,“我們要記住,或許有一天量子理論會被證明是失敗的,因為它和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、哲學是如此地不同。”
而理論物理學家曾謹言也在《物理》雜志所發表的《量子物理學百年回顧》一文中表達了他的看法:“迄今所有實驗都肯定了量子力學的正確性,但這只表明:它在人類迄今實踐所及的領域是正確的。量子力學並非絕對真理。量子力學並沒有,也不可能關閉人們進一步認識自然界的道路。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的矛盾並未解決。”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